📚 本文是【從零開始佈置嬰兒房】系列之一
寫給還在問自己「嬰兒房到底該怎麼開始準備?」的你。
從焦慮、混亂,到找到屬於自己家的步調,慢慢來,一步步會越來越清楚。
嬰兒房,真的有必要嗎?
你是不是也曾對著一張張網美嬰兒房的照片發呆,心想:「這些東西我家真的需要嗎?」
當我第一次準備嬰兒房的時候,完全是一頭霧水。 從小沒照顧過新生兒,對嬰兒用品也是一知半解。 上網一查更是驚呆——每間嬰兒房都像雜誌拍攝現場,還有一堆看不懂用途的神秘設備。 那時的我,只覺得:我是不是錯過了什麼育兒的入門課?
真正開始照顧寶寶之後,我才發現:重點根本不是漂亮的佈置,而是「怎麼讓家裡變成一個可以活下來的地方」。
這篇文章就是我的實戰經驗,從手忙腳亂、焦慮崩潰,到逐漸找到自己節奏的過程。
希望你能從中找到一點點方向——不一定完美,但夠你開始。
人生第一次想偷家具
從月子中心回家後我才發現,很多照顧方式根本沒辦法原封不動搬回家用。
像照片中那張有箭頭指著的小床,就是月中專門給新生兒睡的移動床。 底下有輪子和剎車,推來推去超方便。 寶寶平常就睡在這張床上,要送來媽媽房間時,護理師直接把整張床推過來。 它還能調整傾斜角度,餵完奶後把床稍微傾斜個15~30度,就能減少溢奶。
床下層也很厲害:放了酒精、紀錄表,還有尿布、濕紙巾、紗布衣、包巾,全都分類整齊。 前兩週還會放消毒臍帶的用品,完全是行走的照顧中心。
出月中的那天,我真心想把這張床一起打包帶回家——甚至還上蝦皮搜尋了一輪,可惜找不到月中同款。

我還不死心,問了一位三寶媽朋友:「有沒有地方可以買到那種床?」
她一臉嫌棄地說:「那張床那麼小,你一個月後就不能用了耶。」
我顫抖地回:「用一個月也好啊!!!」
她無奈笑笑:「真的沒有人會賣那種東西啦。」
我氣到罵她:「你不懂我現在有多焦慮嗎?你生了三個,反而不懂了!」
她拍拍我,笑著說:「你可以的啦。」
這就是我當時的心境——焦慮、不安,又想緊抓住月中那種「我有被照顧好」的感覺。
人在手忙腳亂的時候,真的很容易對一張小床產生過多期待(笑)。
但回過頭來看,最重要的還是找到適合自己家的方式。 不需要一步到位,也沒有人天生就會。
我把家分成這 5 區,方便照顧,也減少崩潰
在那些想偷家具、滿腦子焦慮的日子裡,我開始認真盤點: 到底哪些是寶寶真的需要的?哪些又是我——這個24小時待命的照顧者——必須準備的?
最後,我把家裡劃分成五個區域。 根據照顧情境安排空間與動線。 不是為了打造什麼樣品屋,而是為了讓我們的生活不那麼像打仗。
🛏️ 睡覺區
新生兒睡超久,環境舒不舒服差很多。 我們家試過嬰兒床、床邊床,也有直接鋪墊子在地上,優缺點都不同。
👉 延伸閱讀:嬰兒床、床邊床還是地板鋪?親餵媽媽的睡眠空間設計筆記
🍼 哺乳區
一天要餵奶8~12次,舒服的坐姿真的會救你一命。 椅子、枕頭、腳凳這些我一開始都沒準備,後來才知道差多少。
👉 延伸閱讀:親餵還是瓶餵?餵奶路上的選擇與撞牆日記
🧴 護理區
換尿布、剪指甲、擦乳液,每天都在這區打轉。 高度、收納、動線都會影響你的腰和心情。
👉 延伸閱讀:尿布台不是必需品?那你需要的是什麼?
🚿 清潔區
洗屁屁、洗澡,是新手爸媽最容易手忙腳亂的時候。 一定要想辦法訂下一套洗澡SOP,讓每次「洗香香」不再驚聲尖叫。
👉 延伸閱讀:真的有人一開始就會洗屁屁嗎?新手爸媽的清潔日常與工具推薦
🧸 活動區
白天有個能放寶寶玩耍的地方,媽媽可以稍微喘口氣/上個廁所。 我們鋪了地墊、掛了玩具架,也偷偷在旁邊滑手機。
一開始照抄沒錯,最後會變成你家的版本
這些分區看起來很有系統,但說實話,都是從一連串的撞牆經驗中長出來的。
有的配置看起來很理想,實際用起來卻讓人想翻白眼。 有的原本覺得「應該沒差吧」,結果一用驚為天人。
所以我覺得,比起照抄別人的做法,更重要的是持續觀察「我們家需要什麼」。 每個人的空間不同、作息不同、個性也不同。 最終你會長出屬於你家的佈置版本,而那才是最實用的攻略。

那到底要不要幫寶寶準備一間房?
最後,如果你真的很想認真佈置一間「嬰兒房」的話…… 雖然我前面講了一堆「空間調整」的做法,但我知道還是有些爸媽心裡會想: 「蛤?那我到底要不要幫寶寶準備一間房?」
為了避免你被我誤導,然後大失所望地關掉這篇文章,我還是認真推薦兩篇可以參考的文章給你:
📌 第一篇:筆記 4 個嬰兒房佈置收納撇步
把一切都準備好,只為期待最愛的你出生! 👉 關鍵字就是:「順手」、「遮醜」、「有椅子」、「留空間」
文章主打是:你最好想像自己只有一隻手(因為另一隻在抱寶寶),看你還能不能優雅地拿到尿布、乳液、包巾跟乾淨衣物。
等你真的一邊對著尖叫的寶寶換尿布、一邊用腳勾出濕紙巾,就會發現—— 好動線、好收納,真的能幫助你活下來。
📌 第二篇:設計家 Searchome|學齡前臥室設計靈感
這篇比較像「孩子大一點再看」,但我還是推薦現在就先滑過一遍。 因為裡面有幾個靈感,我覺得真的有打中媽媽的心坎(還有收納崩潰邊緣)
印象深刻的幾點:
- 把茶几搬去阿嬤家,換一塊遊戲墊(超多家庭默默在做這件事)
- IKEA 層架倒下來剛剛好,小孩可以自己拿玩具又學收
- 貼白板、磁鐵牆給他塗鴉,不用你一直在旁邊說「不可以畫牆壁!」
- 跟手足共用房間怎麼辦?我沒答案,但我看完會覺得:好啦總有一天會處理的 😅
有一點我很喜歡:它提醒爸媽——你不是只在幫孩子設計空間,其實也是在幫自己多留一點喘息的餘地。
沙發可以選懶骨頭、收納要夠簡單、不要追求一次到位,這些細節雖然小,但都很貼心。
這不只是嬰兒房,是我們一起慢慢打造的家
其實,我不是不浪漫。 只是現實裡,嬰兒房不是照片裡那樣—— 它永遠都會多一點沒來得及收的尿布袋、半瓶喝一半的奶,還有一件你搞不清楚是乾淨還是髒掉的包屁衣。
但那不妨礙我們慢慢把這個家調整成「有寶寶以後的樣子」。
也許這間房不會永遠美美的、東西總是對齊,但只要你跟寶寶能在裡面好好生活,那它就達到了它存在的價值。
畢竟我們在打造的,不只是嬰兒房。
而是一個新的起點。 給寶寶,也給當爸媽的我們。
謝謝你詳細的整理!連不是新手媽媽的我都覺得受用-》以前怎麼從來沒想到要佈置嬰兒房?
感謝你耐心看完!
很開心對你有幫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