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潔區|真的有人一開始就會洗屁屁嗎?新手爸媽的清潔日常與工具推薦

新生兒洗澡攻略|時間安排、分工技巧與實用工具推薦

洗屁屁那些事:新手爸媽的實用指南

💬 月嫂的堅持:不幫寶寶「水洗屁屁」?

我曾經面試過一位月嫂,她一開始就很誠懇地說,有一件事要先講清楚,媽媽能接受,她才會接案。
她說:「我不幫嬰兒水洗屁屁。」

我很可以理解她為什麼需要提前跟媽媽溝通這件事,因為這確實不是現在帶小孩的主流教學指南。


🧼 我的選擇:水洗更安心?但其實不一定非得沖水

我馬上回應她說:「我會想水洗,主要是擔心濕紙巾的成分太複雜,可能會讓寶寶過敏。」

她點頭:「沒錯。我是準備一盆水放在旁邊,用乾濕兩用巾擦,這樣又快又乾淨。」

這時我才發現——水洗,不一定是要抱去水龍頭底下沖水。


🚿 為什麼不建議抱去洗手台洗?

她繼續說明,新生兒太小,抱去洗手台有兩個問題:

  1. 家裡的洗手台大小、高度不一,有時根本卡手卡腳。
  2. 要等水變溫、調整溫度也會拖時間。

重點是,新生兒的大便頻率超高,長期彎腰、用力,照顧者的手超容易受傷。

這時我才恍然大悟:
她不水洗,不是怕麻煩,是太知道「後果會麻煩」。


🏡 月子中心怎麼洗?家庭能不能複製?

其實月子中心會用洗手台洗,是因為他們有:

  • 超大空間的浴室
  • 寬敞洗手台+穩定熱水+良好水壓

他們的「流動水洗法」超快速、節省濕紙巾,又能洗得很乾淨。
但即使如此,月子中心也不是直接「沖」寶寶屁屁,還是會用乾濕巾擦拭。


🤕 一次媽媽手的經驗,換來清潔區的大轉彎

我第一胎回家沒多久就媽媽手發作,其實還沒出月中,老公就買了護腕逼我戴了。
後來有兩位曾是護理師的長輩來家裡探望,一看到我的狀況,都不約而同地說:

「不要再把寶寶抱去洗手台洗屁屁了。」


🪣 更輕鬆的洗屁屁方法:溫水+乾濕巾

後來我改成這樣洗:

  • 準備一桶溫開水
  • 拿乾紙巾沾水擦(每張只能擦一次,從前往後)
  • 擦完直接包進尿布一起丟

就像外出用濕紙巾的概念,只是我們用的是溫水。
當然,這會比較浪費紙巾沒錯。


🧼 清潔區怎麼佈置?我的主臥五斗櫃變尿布台

生第一胎的時候,我把主臥的五斗櫃整理成尿布台。
上面放了一條可以插四個插座的延長線,接上了熱水瓶、溫奶器、還有奶粉跟奶瓶。
可以說——所有育兒需要的工具,全都集中在那一區!

📖 延伸閱讀:護理區|尿布台不是必需品?那你需要的是什麼?


🪣 寶寶洗屁屁神器:塑膠小水瓢救了我

有次媽媽前輩來家裡探望,居然開始在我廚房搜器皿(真的很有前線思維XD)
她從櫃子裡翻出一個平底塑膠小水瓢,然後說:

「你就用這個裝冷水,再加一點熱水瓶的水,馬上就有溫水用了。」

我只能說,對這種生活智慧王真的五體投地 🙇‍♀️


🪑 升級版洗屁屁神器:洗手台 or 澡盆都能用

這款神器幾乎是洗屁屁界的經典!
它可以:

  • 裝在洗手台上,變成一張小躺椅
  • 放進澡盆裡,當作洗澡網使用

寶寶躺在柔軟的斜墊上,安全又穩定,清洗時手不會懸空到快抽筋。

👉 我用的是這種:升級版洗屁屁神器


🚿 寶寶長大一點,洗澡椅派上用場

像我家那種老公寓的迷你洗手台,根本不適合抱寶寶去洗屁屁。
等小孩稍微大一點、會站了之後,我都會這樣洗:

  • 我坐在浴室的小板凳上
  • 寶寶扶著我腳站好
  • 用蓮蓬頭洗屁屁 or 洗頭

這時候「洗澡椅」就超級有用!
前提是寶寶已經能穩穩自己坐好,不然還是要人顧著。

👉 我用過的是這款:英國 JOLLY – 嬰幼兒洗澡椅

這類輔具最適合「寶寶變大、爸媽抱不動」的階段,
因為⋯⋯真的,手要報廢了啦!(笑)


🛁 洗澡這件小事,讓我們傷透腦筋

一堂沐浴課,沒有解答我的焦慮

如果你問我,那些新手媽媽的課程我上了哪些,我會說:我只去上了新生兒沐浴。

但我覺得,沒什麼用。

因為課程無法消除你內心對未知的焦慮,
只有從一次次實作中,才能慢慢建立起自信心。


🧼 月子中心的洗澡課程:緊張中學習

月子中心在我們要離開前一週,安排了一堂洗澡課。

護理師把寶寶和澡盆推進房間,從鋪好尿布墊、擺好衣服和紗布開始,教我們從臉部、頭部依序清洗。最讓我緊張的,是「翻身」那個步驟,我真的手抖。

練習完後,我跟老公還是不放心,只好央求護理師再教一次。她雖然提醒「正常不該這麼做」,但最後還是破例,因為我們真的太焦慮了。


🤱 如果我是寶寶,我會怎麼想?——從寶寶角度看「洗澡」這件事

如果我不會講話,要怎麼表達我內心的恐懼?

如果我不懂「溫度」,只感覺到「好燙喔!好冷喔!」,我會怎麼反應?

如果我不知道「水」是什麼,突然濕濕的,是不是會嚇一跳?

我們常常急著把寶寶洗乾淨、不讓他哭,但也許可以先試著幻想一下:當我是寶寶,我希望大人怎麼幫助我?

當然我們無法真的變成寶寶,但可以試著去想像,這個小小的人,正經歷什麼樣的未知與不安。

下次幫他洗澡時,不妨邊洗邊說:「等等會幫你洗頭喔,水會流過耳朵,不用擔心,我都在這裡喔。」

這樣說出來的同時,其實我們自己也會慢慢安定下來。

洗澡,不只是身體的清潔,
也是一種關係的建立,一種「你不懂,但我懂你」的練習。


📹 推薦影片|Sunny Huang – IBCLC《為什麼寶寶洗澡一直哭?》

我推薦這支影片,不只是因為她教技巧,更因為她提醒我們:

洗澡不只是做「對不對」的問題,
更是關於「感受」的問題。

即使你在月子中心學過從哪裡洗到哪裡、怎麼翻身、幾度的水,但如果寶寶還是一直哭鬧,那就可能需要換個角度去理解他的需求。

📌 這部影片會讓你更有信心,也更有耐心。
🔗《為什麼寶寶洗澡一直哭 | 注意哪些細節能讓寶寶洗澡安全又舒服 | 科學育兒》目前為付費會員限定


🧽 補充影片裡的小技巧

以下是影片中提到的一些實用提醒:

  • 洗澡時間可選在寶寶心情穩定、吃飽後 30 分鐘左右
  • 水溫不要太熱,過冷或過熱都會讓寶寶緊張
  • 寶寶不用每天洗澡、也不要洗太久
  • 臍帶沒掉前可用擦澡代替
  • 澡盆大小很重要,空間太大寶寶會沒安全感
  • 幫寶寶洗澡時,動作放慢、穩定,也別忘了清潔皺褶處

👨‍👧 寶寶洗澡:爸爸的專屬任務

為什麼讓爸爸洗澡?因為這是他的親密時光

我們很早就有共識:
新生兒洗澡,交給力氣大的爸爸來處理。

我全職帶小孩,爸爸平常能參與的時間少,加上全親餵也幫不上奶瓶,最後我們找到的「親子時光」就是——每天十分鐘的洗澡+玩水時間。
(雖然也許只有媽媽覺得這段最美好。)


🕐 白天洗澡 vs 晚上爸爸才在家

護理人員多建議白天洗澡,比較不容易著涼,
但爸爸根本不在家。

我們的結論是:台灣這麼熱,等爸爸回家再洗也沒差啦!


🪑 該不該買澡盆架?我有答案了

很多人糾結要不要買澡盆架。
我老公本來覺得「坐著洗」沒什麼困難,直到我第二胎直接買了澡盆架——

他用完後大讚:「站著洗真的挺爽的。」
但一看到價格,他又默默坐回地上(笑)

我的建議是:如果腿力夠,坐地上也很方便。
洗澡用品放地上,不一定要買架子。


🪣 小插曲:不要拿寶寶澡盆洗拖把(拜託)

我朋友的婆婆請的月嫂,竟然用寶寶的澡盆洗拖把,然後又拿來幫寶寶洗澡。
結果寶寶全身起疹子。

聽完這故事,是不是突然覺得你家婆婆也還好?😅
雖然是極端例子,但真的要提醒自己:寶寶專用的東西要分清楚!


🧺 一打二也能洗澡?靠這個神器就行

洗澡網是我推薦給所有新手爸媽的神器。
從第一胎就被朋友推坑,用完真的有「一秒上天堂」的感覺!

便宜、適配性高、操作簡單,
讓你一個人也能從容幫寶寶洗澡,超適合獨立作戰。

👉 我用的是這種:嬰兒浴網
可依浴盆大小調整長度與寬度的洗澡床。


🌙 月亮澡盆心得:除了貴,沒缺點

第二胎我買了英國 Shnuggle 月亮澡盆,為了可以站著洗澡。

真的是讓新手爸媽一個人也能輕鬆上手的神器。

缺點就是——貴。
而且洗完記得擦乾,不然會長霉斑,轉手也賣不掉。

建議可以買二手,尤其是那個架子,很搶手。

(P.S. 我其實還研究過幫狗洗澡的架子,感覺超適合寶寶用,但我們家浴室太小,放不下😭)


🌀 沒有人天生會洗,但有人願意學著洗

曾經有人幫我洗澡,現在,輪到我幫我的孩子洗。

在這些日復一日的育兒瑣事裡,我最深的成長,不是來自書本或教學影片,而是來自一個全新的角度去理解我的父母。

她在年紀比我還小十歲的時候,就生了兩個孩子。那時的她,還沒學會怎麼好好照顧自己,就必須學會24小時照顧別人。我開始能夠體諒一些,曾經讓我感到不解甚至受傷的事。


不是每個人都有幸運的原生家庭,但在我們成長的路上,總會有人願意為我們遮風擋雨。而今天的我,也成為了孩子的那一雙手——就算手上是屎味,也不改初衷。


育兒很累,有時會懷疑自己是不是不夠好: 「我真的適合當媽媽嗎?」

「我的孩子遇到我,是幸運還是不幸?」

尤其當你洗完寶寶的屁股,發現手上留著一股揮之不去的屎味,然後為此感到怒火中燒時……(對,就像剛剛磨好一堆蒜泥,三天洗不掉那種。)

你可能會開始責怪自己: 「如果我真的愛我的寶寶,怎麼會對這種事不耐煩?」

「是不是我不夠愛他,才會覺得這些事煩人?」


但我想告訴你,這些想法,真的太正常了。

每一位父母都會有疲憊、有挫敗、有質疑自己的一刻。這不代表你不夠愛你的寶寶,也不代表你不夠好。這只是育兒路上的一部分,這些不完美的時刻,正是讓我們成長的契機。


我們都只是努力過完今天的普通人。

所以,換個香味強一點的洗手乳吧。然後,撐過今天就好。

願天下的寶寶與家長,今天都能平安順利地——活下來。


📌 延伸閱讀|打造屬於你們的育兒小宇宙

🧷 換尿布換到懷疑人生?
👉 護理區|尿布台不是必需品?那你需要的是什麼?
從懷疑尿布台必要性,到找到真正的好用配置,我的親身經驗分享。

🏠 「嬰兒房」其實不是房,是一個能安心照顧寶寶的角落
👉 新生兒嬰兒房規劃指南:五大區域打造實用育兒空間
新手爸媽也能打造出屬於自己的育兒基地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