🎧歡迎收聽 《五與綸比的聊天室》 EP105 實支實付損率過高,保險公司醞釀調漲,新舊保單都難逃?
我們深信不疑的保單,怎麼變了?
最近關於實支實付的新聞,讓人有點心慌。
那些曾被稱作「神單」的保單一張張停售,
保費也傳出要漲,
我們以為穩妥的保障,似乎開始鬆動了。
或許,問題不在保單變了,
而是我們當初沒真正理解它的遊戲規則。
先從那句最常被誤會的承諾說起——
保證續保,保的從來就不是「永遠凍齡」的費率
這場混亂的開端,源於一個普遍卻致命的誤解:
把「保證續保」錯看成「保證費率」。
「保證續保」的意思是:
保險公司不能因為你的健康變差或理賠次數多,而拒絕你續約。
但它從來沒有保證「費率」永遠不變。
當某張保單整體理賠損失率過高時,
保險公司可以向主管機關申請,針對同一張保單的所有保戶集體調整費率。
可以這樣想:
「保證續保」就像房東不能因為你開幾次派對(理賠)就趕你走,
但當市場租金普漲時,他仍然可以調漲整棟大樓(所有保戶)的租金。
宏泰人壽「薰衣草」事件,就是這個機制的代表案例。
【案例回顧|宏泰人壽薰衣草事件】
2021 年,宏泰人壽宣布大幅調漲熱銷的「薰衣草醫療健康保險附約」保費,
最高漲幅達 178%,引發保戶強烈反彈。
許多保戶誤以為「保證續保」等同「保證費率」,認為公司背信。
金管會後續介入,認定宏泰人壽欠缺合理公平原則,裁罰 120 萬元,並要求撤回漲價。
此事件促使主管機關制定新的「調費指引」——
規範保險公司啟動漲價的條件與上限,並要求銷售時明確告知保費可調性。
這場「薰衣草風暴」也成為壽險業費率透明化與溝通程序改革的重要轉捩點。
對於數百萬持有舊保單的人而言,
原本以為買到的是「穩定的保障」,
如今卻得面對「市場波動」的現實。
只是,費率的漲跌並非保險公司一手造成,
真正牽動整盤棋的,是醫療科技本身的進步。
醫療科技飛漲:誰啟動了帳單變貴的「惡性循環」?
如果說「保證續保」的誤解是地基的裂縫,
那麼引發地震的,就是醫療科技的飛速進步。
你是否曾聽過醫生問:「你有保險嗎?」
這句看似日常的話,其實是推升醫療費用的隱形力量。
它的背後,往往伴隨著更新、也更昂貴的治療選項——
例如達文西手術、標靶藥物、新型植入技術等。
這句話,啟動了一個惡性循環:
- 病患的價格敏感度下降:
因為知道保險會承擔大部分費用,病患更傾向選擇費用高昂但效果更好的治療方案。 - 保險公司理賠率飆升:
昂貴療法普及,讓原本的費用模型失效。 - 成本轉嫁給所有保戶:
最後保費上漲,大家一起買單。
這已經不是單一公司的問題,
而是整個醫療生態的結構性壓力。
醫院鼓勵新科技、醫生想提供更好治療、
有保險的病患也樂於接受。
最終,這股浪潮一起推高了所有人的保費。
當醫療成本節節攀升、理賠壓力層層堆疊,
最先被波及的,
就是那些曾被視為「神單」的保單。
當年的「神單」:難以維繫的承諾與財務現實的巨大落差
當飛漲的醫療成本(催化劑)
撞上保戶「費率不變」的期待(裂縫的地基),
一場不可避免的信任崩塌就此展開。
過去保障範圍廣、理賠條件寬鬆的「神單」,如今成了保險公司的燙手山芋。過去五年,已有超過一百張實支實付保單因此停售。
保險公司的論點:
當初無法預見新式醫療會如此普及且昂貴,
面對始料未及的高額理賠,
若不允許調整費率,公司將難以經營。
保戶的感受:
作為保戶,我們有理由感到憤怒!
我們當初相信保險公司的專業精算能力,
現在卻感覺要為對方的精算失誤而受罰。
事實是:
舊保單的合約中,從未白紙黑字地承諾「費率終身不變」。
所謂「費率固定」的信念,更多源於消費者的普遍認知與銷售習慣,
而非契約條款的保證。
這不再只是費率調整的問題,
而是一場挑戰數百萬消費者與整個保險業之間信任基礎的關鍵戰役。
這場爭論,最終不只是保費與理賠的拉鋸,
它提醒我們:
保險不是單方面的承諾,
而是一場你我與市場共同參與的合作。
實支實付這場風暴,更像是一場強制性的成人禮
那個相信「費率不會變」的我們,
被高昂的醫療現實和保險公司的壓力,
一起拉回了現實。
保險,從來就不是一張鎖死費率的契約。
它更像是一場隨成本浮動的風險共擔。
既然變動是常態,
就別再尋找那張「永遠不變」的保單了。
更關鍵的是:重新檢視手上的保障,
它真的還夠力去應付我們未來可能遇到的高階醫療賬單嗎?
下一次我們考慮保障時,請帶著成年人的清醒去面對它:
買到的,是風險的「共擔」,而不是不變的「保證」。
這才是保險最真實的樣子。
想更深入了解這波實支實付的漲價風暴,
歡迎收聽 🎧 EP105|實支實付損率過高,保險公司醞釀調漲,新舊保單都難逃?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