餵奶這條路,最難學會的,是接納自己

餵奶路上,最難的不是技術,是學會溫柔地看待自己。

🔖 【餵奶這條路】系列引言|從焦慮到理解

每一個新手媽媽,都在餵奶的路上跌跌撞撞。
這裡,沒有標準答案。
有的,是一條學著理解寶寶,也學著接納自己的旅程。
從焦慮,到擁抱;從懷疑,到相信。
這條路,我們一起走。


懷孕時,我壓根沒仔細想過親餵和瓶餵的差別。
想說:反正到時自然有人教,進月子中心再說。
花那麼多錢住進去,不就是要有人罩嗎?

這種船到橋頭自然直的傻勁,讓我挺著肚子走進產房,
也讓我以一張白紙的狀態,開始了育兒新手村的闖關之旅。

月子中心教得很好——真的。
親餵的抱姿、瓶餵的奶量計算、擠奶的小技巧、
母乳保存的流程,每一樣都有人手把手指導。
我學得很快,自信滿滿,覺得自己「可以了」。

直到回家的第一晚。

女兒吸了一個小時,還是哭著討奶。
我慌了。

明明剛餵完,怎麼又哭?
明明抓過時間,怎麼還不夠?

當我試著親餵後又補配方,看到她整瓶喝光又吐光,
我開始懷疑——是不是哪裡弄錯了?
是不是我做得不夠好?

那時的心情,就像被困在一份沒有正確答案的考卷裡。
不管怎麼選、怎麼做,最後好像都錯了。

那種無力感,比任何一場考試都殘酷。


餵奶選擇,不是單選題

懷孕時,我以為餵奶是「只要學會技術」的事情。
但現實教會我:

餵奶,不只是把奶餵進胃裡。
是一次又一次,在混亂裡練習——
聽懂寶寶還不會說話的訊號,
也聽懂自己內心的聲音。

技術可以練。
但在孩子哭泣、吐奶、討奶又再哭泣的循環中,
真正的考驗,是:

在一片崩潰裡,
還能不能相信自己,沒有做錯。


餵奶第一課:接納自己,才能做出選擇

後來我慢慢明白了:

沒有人可以給你標準答案,除了你自己。

真正的餵奶第一課,是學會接納。

  • 接納自己:即使焦慮、即使做不到完美,也值得被溫柔以待。
  • 接納孩子:即使哭泣、即使不按牌理出牌,也值得被耐心理解。
  • 接納現實:即使疲憊、後悔,也只能挺直腰桿,從能做到的地方開始。

當你開始接納了,
才有餘裕,做出真正屬於自己的選擇。

親餵也好,瓶餵也好,混餵也好——
選擇的標準,不是「哪個最好」。
而是:「哪個最適合我們?」

每個媽媽、每個寶寶、每個家庭,
都在用自己的步調,自己的方式走著。

沒有人比你更了解你的孩子,
也沒有人能替你決定該走哪一條路。

選擇的力量,來自於理解自己與孩子。


或許此刻的你,

正抱著嬰兒,在半夜的燈光下手忙腳亂;
正對著奶瓶發呆,懷疑自己是不是又做錯了什麼;
或者,正筋疲力盡地問自己:我是不是不夠好?

這些時刻,
我們都走過,
也都還在走著。

餵奶的每一滴眼淚、每一次懷疑、每一回咬牙堅持,
都是這條路的一部分。

或許不完美,或許很狼狽,
但每一步,都是真實而珍貴的。


📚 【餵奶這條路】系列其他文章

🍼 餵了還哭,是不是我不夠好?|餵奶這條路,需要的不只是答案


🏠 【從零開始佈置嬰兒房】系列推薦

【嬰兒房】新生兒嬰兒房規劃指南:五大區域打造實用育兒空間
👉 打造一個能讓自己和寶寶都安心呼吸的小角落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