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兩集聊了詐騙案件及心靈成長課程,
另一個有點類似的議題就是「邪教」了,
某種程度上,
邪教應算是另類的詐騙與心靈控制的惡質團體。
為何很多信眾甘願在團體中被打被罵,
還掏錢供奉教主開豪車、穿華服?
就算家人朋友極力勸說還執迷不悟?
這些「心靈控制」的手法有哪些?
要怎麼辨別是正派信仰還是邪教團體?
這集就讓我們從最近發生命案的精舍開始聊起吧!
🎧 收聽連結:https://linktr.ee/chat5lb
#五與綸比 #Podcast #ep87
每週三 5:00 p.m. 更新
錄音拾遺
鏡週刊有篇文章【洗腦專題番外篇】「邪教」是如何誕生的?,訪問了諮商師呂旭亞,關於為何會誤信邪教,如何分辨邪教,以及遇到後該如何面對等問題。雖然因篇幅有限,僅是點到為止,但仍然很值得一讀。
呂旭亞指出四個重點,第一,宗教信仰源於人類對未知世界的敬畏,但現代社會過度依賴科學和理性,反而壓抑了人類對感性和靈性的追求,導致各種新興宗教興起。第二,由於缺乏宗教經驗,人們容易被新興宗教吸引,甚至誤入邪教。第三,新興宗教的特徵包括崇拜活人與提供強烈的宗教體驗,讓人迅速感受到神祕力量,並深陷其中。最後,當人們誤信邪教或遭受宗教詐騙、性侵害時,心理諮商是幫助他們復原的重要方式。
文中提到一個很有趣的觀點:
既然新興宗教成立的時間很短,為什麼我們會一下就被吸引進去呢?那是因為我們對宗教、心靈、信仰的世界,經驗與認識得太少,像是談戀愛,你沒經驗就不會去比較分辨,對象一出現,你就馬上陷進去。
讀到這段話時,我感覺好像心裡的某些想法被具體的描繪出來。
宗教是什麼,信仰是什麼,在我們的正規教育中鮮少被提及,好像只存在於遙遠的古代,總是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。而偏偏,台灣又是一個對多元文化及宗教信仰非常包容的社會。只要不作奸犯科,任何形式的宗教都是立意良善,值得被推廣。我們對宗教的探討只在乎『有沒有效』,只在乎一些完全主觀的答案,像是『是否獲得內心的平靜』。好像只有內心脆弱的時刻,才需要宗教。
有沒有神?神的定義是什麼?人類歷史上有哪些認識造物主的方法?是神創造人還是人創造神?聖經 是人寫的還是神寫的?人從哪裡來,要往哪裡去?人生的意義是什麼?等等這些問題,通常都不在討論範圍內,而是非常有效率的問:『靈不靈?』、『要多少錢?』、『多久才能看到成效?』
或許是平日被科學荼毒的太深,凡事都要理性思考,面對宗教問題的時候,反而會極度期待一種神蹟式的體驗。越超凡,越不合理,越超出認知範圍,越像武俠小說劇情的,反而越能讓人覺得,這東西真的很神!
傳福音最困難的,其實不是路人覺得你很煩,不是沒有人要停下來聽你講話,而是那些尋找信仰的人,想要的東西都不是神。
這邊再推薦一個有意思的影片給大家,是公視的節目:哪一種宗教爭議,在台灣最嚴重?| 論壇《宗教爭議難釐清?政府還能怎麼管?》 #劉珞亦(法律白話文社群總監) |〈公視主題之夜SHOW〉
第一題:哪一種宗教爭議,在台灣最嚴重?
(A)以宗教之名對信徒施行暴力
(B)以宗教之名進行性侵犯
(C)以宗教之名斂財第二題:不犯法但好像不太好的宗教行為,政府該管嗎?
案例:患憂鬱症的小華,加入心靈團體獲得支持,但須遵守以下戒律,哪一項政府該介入?
(A)停止服用憂鬱症藥
(B)不能跟非信徒親友接觸
(C)以上行為都不該介入
第三題:阻止宗教爭議受害者討回公道的最大障礙是?
(A)教友的團體壓力
(B)宗教規條限制對外接觸
(C)信仰行為是自願的第四題:你認為以下哪一種詐財手段更可惡?
(A)感情詐騙(你的愛人聲稱家裡有狀況,向你借了兩百萬後消失)
(B)科技詐騙(你的好朋友投資虛擬貨幣,並推薦你一同投資,在你給出兩百萬後捲款潛逃)
(C)宗教詐騙(你所信任的宗教領袖告訴你,你被邪靈附體,需要交出兩百萬進行儀式驅鬼)第五題:預防宗教犯罪發生,有辦法嗎?
(A)提高刑罰
(B)成立宗教門檻提高
(C)宗教教育
每個人或許有不同的答案,但思考這些答案的過程,即是追尋信仰的過程。
求,就給你們;尋找,就尋見;叩門,就給你們開門。
參考資料:
北市精舍命案死者全身瘀青、曾跪拜達數小時 北檢提訊作家王薀
2025/2/6 中央社
精舍命案死者家屬近千字聲明 信徒每月被要求繳護持金動輒數百萬
2025-03-07 19:48 聯合報/ 記者蕭雅娟
邪教犯罪台劇《我願意》魅力何在?──從「宗教社會學」破解「幸福慈光動力會」
韋晢/看電影的路上 2022/08/05
「以神之名」的控制:邪教怎麼讓人愈陷愈深?
獨立評論 曾麗心 2023-03-18
你可能也會喜歡:
S2 EP35|台灣詐騙財損一天竟達5億元!近期躍上新聞版面的詐騙事件|📅 2025/03/05
S2 EP36|是心靈雞湯還是心靈詐騙?為何「心靈課程」遭炎上?|📅 2025/03/12